選種是草坪綠化的首要環節,也是最重要的環節,選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成坪的質量及之后的草坪管理方式方法。不同的草種具有不同的外觀幾生長習性,差異非常之大,即使是相同草種,不同品種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。那么,我們究竟該如何為自己的草坪選擇合適的草種呢?下面就與小編一起看看草坪草種選擇的三大原則吧!
第一原則 依據草坪的使用目的來選擇
人的行動是有理性的,決定我們選擇行為的第一要素永遠是目的。如果草坪的使用目的在一開始就沒有得到明確,我們的選種行為就是盲目的,就算做出了選擇也可能是錯誤的。比如用于公共休息與娛樂的草坪卻選了纖細柔弱的臺灣草種子,最終不到不重新選種與栽種。
草坪使用目的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,分別是觀賞型、活動型與生態功能型。
先看觀賞型,顧名思義用于觀賞的,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草坪。適用于觀賞型的草坪草種有臺灣草、蜜糖草等。臺灣草草色青翠,柔軟,耐低修剪,而蜜糖草的花是淡紫色的,遠遠望去就像紫色的霧,二者的觀賞效果都非常的贊。當然,其他草可以用于觀賞,這取決于草種與周圍的景觀是否能夠和諧。若是不和諧,強行搭配適合觀賞的蜜糖草也無法獲得良好的觀賞效果。
功能型即要承擔一定的社會活動,作為一定活動進行的場所,例如飛機場草坪、足球場草坪、公園公共活動草坪等,或者直接一點地說就是種下去注定要被踩踏的草坪。適合功能型的草坪草種需要有很強的耐磨性和抗倒伏性,生命力要頑強,韌性要好,例如狗牙根、寬葉草、結縷草等。
用于生態功能型的草種則更注重它的水土保持效果。由于生態保護型草坪常地處野外,所以經常無人管理,管理模式更為粗放。需要精細化管理的草坪草種則不適用于生態功能型草坪。
上述3類草坪從管理粗細看,管理最精細的是觀賞型,其次活動型,最后是功能型。
第二原則 依據當地環境條件來選擇
當我們明確草坪的使用目的后,心中已經可以打下一個大的草種選擇框架了,但可選擇的草種依然太多。下面就要依據當地的環境條件來選擇了。這一環境條件包括氣候、土壤、光照等。最明顯的由環境差異造成的草種區分是暖季型草種與冷季型草種。
冷季型草種普遍不耐高溫,溫度過高會停止生長甚至死亡,但在低溫下的存活率較好,比如早熟禾、高羊茅、黑麥草、剪股穎等。暖季型草種不耐低溫,對高溫的適應性強,包括狗牙根、結縷草、臺灣草、畫眉草等。
近年來的草種改良趨勢有模糊冷暖季型草種區分界限的趨勢。例如針對暖季型草種增強它的抗寒能力,針對冷季型草種增強耐熱能力。
第三 根據價格與預算選擇
明確使用目的與環境因素之后,基本上就可以到考慮價格這一步了。雖然草種的價值不完全由價格反映,但價格的重要性也不能忽略。一般來說,不同草種之間的價格只能夠反映供需關系,相同草種不同品種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質量的高低。